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交流] 中昆士蘭小鎮"比樓惟拉拉" (Biloela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1-2021 22:0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aiyangtw 于 14-1-2021 23:12 编辑

BC電視台最近在Back Roads的節目裡介紹了比樓維拉小鎮。

小鎮在中昆士蘭(central Queensland )內陸約200公里, 距離布里斯本約600公里,人口 5700餘人。週邊有牧業,農業及 中昆士蘭小鎮 比樓惟礦業。 有一個露天煤礦, 一個電 廠。 農業方面種植棉花, 小麥, 高 粱等作物, 牧業方面這裡有昆士 蘭第三大的屠宰場, 僱用員工400 餘人。 本地人暱稱小鎮為"比樓 (Bilo)" , 比樓維拉是原住民語 白色鸚鵡(cockatoo)的意思。
這個小鎮的人口組成以本地人為 主,另外有1.9%的居民生於紐西 蘭, 1.8%的居民生於菲律賓。 節 目中除了介紹本地人的生活以外,


主要是介紹在小鎮生活及工作的移 民,包括馬來西亞人, 中國人, 印度 人, 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Tamil ) 以及菲律賓人,他們在 小鎮的生活反映了澳洲多元文化的 面貌。

陳醫師(Dr Tan)來自馬來西亞, 他在小鎮做家庭醫生達40年之 久。 澳洲偏遠地區小鎮的家庭醫 師有三頭六臂, 相對於在大城市 工作的家庭醫師來說, 偏遠地區
醫療資源相對缺乏, 所以他們的 醫療範圍極為廣泛, 幾乎任何不 大不小的病他們都要設法治療。 就陳醫師來說, 因為小鎮沒有產 科醫生,他雖然是家庭醫師,但是 在這40年裡接生過 2000位以上的 嬰兒。 也就是說超過三代人, 從 祖父母, 父母到孫子女三代他都接 生過。 退休時醫院把他接生時使 用的產鉗裝框送給他作為紀念, 的確非常有意義 ,他也以此為 榮。
  
小鎮屠宰場僱用的四百多位員工裡 有不少來自中國,他們的英語一般 來說還不夠好,本地教會特別舉辦 語言學習班教他們英文。節目中見 到約10位年輕男女在上英文課, 從他們上課的情形來看,他們的英 文還真是非常基本(very basic )。 中國人中有一位女士來 自中國鄉間 ,已經來了四五年。 她積極融入社會, 英文已經很 溜,說是已經落地生根也不為過。
她的歌喉好, 節目中出現她在教 會的活動中獨唱的鏡頭。

屠宰場有一位來自菲律賓的員工 , 他當初以技術移民的身份來 到這裡,幾個月後又把整個家接過 來。現在全家已經取得公民身份, 節目中出現夫婦兩人盛裝出席取得 公民身份的儀式的照片。 大兒子 16歲來到澳洲, 現在22歲, 正在 本地的電廠邊工作邊實習,準備做 電工。 主持人應邀到他們菲律賓人辦的家庭派對做客, 這對夫婦 聊了他們對澳洲的印象, 都非常 好。 我特別留意了派對裡出現的 食物, 好像中國菜很多。

接著節目介紹了在當地醫院工作的 一位印度移民醫生。 小鎮的醫院 規模不算大,但是附近周邊的人生 病都會到那裡就醫。節目裡出現 皇家飛行醫師(Royal Flying Doctor )的飛機載過來的受傷的 病人正在接受治療。 這位印度醫生除了在醫院工作也出診, 就是 說也擔任家庭醫生的角色, 他的 太太則隨行做他的助手。 主持人 問他當初為什麼會移民澳洲? 他 說的第一點是我必須移民去一個有 板球(cricket )可以玩的國家, 不然實在太無聊了。 其餘的理由 沒聽清楚,無非是認同澳洲良好的 生活及工作環境吧? 主持人照例 去了印度人及泰米爾人辦的家庭聚 餐, 大家盛裝前往, 除了吃飯, 飯後載歌載舞跳印度舞蹈, 顯然
他們對於在小鎮的生活很滿意。

因為小鎮居民對移民的關心, 使 小鎮曾經聞名與媒體。 有一個斯 里蘭卡的泰米爾人難民家庭在等待 簽證審批的過程中被安排到這裡居 住,先生並且在當地找到工作。 他們夫婦有兩個小孩,整個家庭在 小鎮待了好幾年, 已經融入當地 社會。 當他們的簽證申請被拒絕 後, 在一個黎明他們被警察突襲 拘捕,然後送往位於聖誕島的拘留。 這個家庭已經成了小鎮的 一分子, 小鎮上的人為了他們的 居留權發起示威 ,不但在本地示 威,還去首都坎培拉示威。 根據 維基百科的記載, 今年四月他們 還在聖誕島的拘留中心, 祝福他 們。

澳洲作為移民國家,最早期是來自 英國的犯人及自由民,此外在各個 歷史階段都接納過來自世界各地的 移民。 比如在早期為了建設縱貫澳洲中部南北向的鐵路引進不少中 國勞工;在澳洲大陸東南部維多利 亞省發現金礦的時候,也有不少中 國人及世界各地的人前去淘金;二 次世界大戰後有來自歐洲的各國移 民;越戰結束後接受了很多越南難 民; 在這之後來自亞洲各國的技 術及商業移民就多了, 最新的一 批移民是來自非洲的難民。 大致 而言移民為這個國家帶來勞動力, 技術, 資金及人才等, 對澳洲這個 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應屬可行。我作為一個技術移民, 也是受到澳 洲多元文化移民政策的包容與接納 才能在澳洲落地生根。 感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0-4-2024 22:31 , Processed in 0.03379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