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34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交流] 佛教和道教的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021 19:0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21-01-20

道教中的空
大家都知道佛教讲究空,其实道教中也有空,《道德经》中就用几个比喻来表示空的重要性。

一个杯子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杯子中间是空的,所以杯子可以装水。如果把杯子做成实心的,杯子就没有装水的这个用途了。同样的道理,一间房子之所以可以住人,是因为房子里面是空的。如果房子里面没有这个空,房子也就丧失了住人的作用。

当然除了这个空,我们还需要这个实。一个杯子还是需要玻璃或陶瓷制作的杯子实体才可以盛水,一间房子还是需要实在的门窗墙壁和屋顶才可以住人。
然而我们进一步比较这个“空”和这个“实”,我们发现“空”有许多“实”所不具有的特性。

首先空是永恒的,它无法被损害和消灭。一个杯子,无论它多么结实,总是可以被破坏。一个房屋总是有自己的寿命。但我们可以毁坏空吗?空有寿命吗?显然没有。我们制作一个杯子,杯子中间有一块空,我们打碎了杯子,但那块空依然存在。我们可以在原来放杯子的地方再放一本书,一本书占据了那个空间,但那个空间依然存在,不然书就没有地方摆放。所以空无法被破坏,无法死亡,是永恒的。

其次空是无法独立分别的。杯子里有一块空,杯子外面也有空。外面的空和里面的空被杯子分割开。但这些空我们无法在不依靠杯子做参照物时独立区分,所有对空的区分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实”的参照物之上。

当我们测量一个空有多大时,我们一定需要给这个空一个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可能是杯子,墙壁,山川,星球,但无论是什么,一定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如果脱离任何实体做参照物,我们既不能测量一个空有多大,也无法描述这个空的位置在何处。

最后说明一下,一个事物可以被测度,也就意味着这个事物可以被感知。如果我们无法在没有实做参照物的前提下测度空,那么我们也无法脱离实作为参照物来感知空。

佛教中的空
佛教中的空和道教中的空其实在本质上差不多,但它并不是从所包含的空间这个角度来切入。

人们常常区分物质和意识。然而从佛教角度讲,物质和意识的区分并不那么绝对。所有的一切都是意识,而意识来源于人的感觉器官(被称为根)和被感觉对象(被称为尘)之间的接触后。

人有六根,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分别对应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法是各种念头思想的统称。

在佛教中,眼睛看到一个杯子与脑海中闪现一个念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眼根和色尘的接触,后者是意根和法尘的接触,前者产生眼识,后者生成意识。
所以无论哪一根,哪一尘相接触,最后都在心中形成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所谓的相。当我们说看到一只杯子,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不过是心中产生了一个杯子的相。

在佛教中,所有的相都是变化无常,不可能永恒不变,也都是相对的,短暂的,同样也是虚幻的,不实的。如果说相带有主观性,是主体的根与客体的尘接触的结果,那么在刨除主体的根之后剩下的就是色。也就是相是色在意识中的反射。因为相是变化无常的,那么对应的色也同样变化无常。这个色包括所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对象。

面对所有变化无常的色的背后就是一个不变的空。空是一切色产生的基础,而色则是空显现的一个方式。

虽然佛教中的“空”和《道德经》中的“空”来自不同的定义,但它们都有非常相同的属性,比如都是永恒不变的,也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空并非不存在,正相反,它随处都存在,只是它无法被直接感知。

不过相比之下,佛教中的空更加抽象,它并不等同于三维物理世界的空间,它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在物理空间中,在时间中,甚至也在心灵世界中。处处都是空。人们经常误认为佛教的空就是物理中的所谓真空时,就虽然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但物理世界的这个空间和真空却是一个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佛教中“空”的一个好工具。

本文只是作者本人对空的理解,未必准确,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annahw + 5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1-1-2021 12:1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21-1-2021 13:32 编辑

我看都看不懂,遑论批评指正?

我不知道道德经与道教还有关系。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的是一句奇怪的话,可能用经济学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来解释比较贴切:做一样东西,如果没有使用价值,那么造出来的成本就是它本身的价值,除此以外无他。但是如果造出来可以用来做什么,就有了附带的使用价值。用处越大,使用价值越高。

但是用杯子的“空”来说杯子有用是牵强的。一个实心的锂电池,密度与大越有用。所以空更像一种心理学暗示,因为很多人认为不空就没有别的可能了。

哲学上对空的争论是很久的,真空到底是“空”的吗?因为这牵涉到空间的本质问题,所以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从心理学上讲,空就是好的吗?“心里空荡荡”的也是失落的一种,什么都不想有时候也是好事情。但是当你什么也不想的时候,无非是为了让新的东西进入你的心。旧的想法往往让人觉得无聊,新的念头进入后却马上又成为旧思想,那人活着到底要怎样?

你确定佛教对空的追求与崇拜不是一种虚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哈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1-1-2021 16:42:36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京 发表于 21-1-2021 13:17
我看都看不懂,遑论批评指正?

我不知道道德经与道教还有关系。

欧阳兄,谢谢评论,下面我略作解释。

《道德经》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著作,所以《道德经》是道教的最基本经典。《道德经》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这里讲得是有与无,空与实的对比。人们通常会意识到“有”的价值,但却忽略了“无”。这里强调无,并非否得有。道教最讲究阴阳,实际就是有无之间的一种转换和变化。

佛教的“空”实际内涵非常丰富,和心里空虚并不是一个概念。我文章介绍的只是我的理解,实际上,我的几个对佛教有研究的朋友看了之后并不认为我讲得对。这很正常,因为这些概念本身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至于欧阳兄的最后一句
你确定佛教对空的追求与崇拜不是一种虚幻?


其实对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的追求或崇拜比如对财富,名誉,地位,开悟,解脱,空的追求和崇拜从佛教来说都是虚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2-1-2021 11:07:39 | 只看该作者
行者之心 发表于 21-1-2021 17:42
欧阳兄,谢谢评论,下面我略作解释。

《道德经》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著作,所以《道德经》是道教的最基本 ...


其实对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的追求或崇拜比如对财富,名誉,地位,开悟,解脱,空的追求和崇拜从佛教来说都是虚幻。

-------道德经就不谈了。那你这个佛教的追求和崇拜到底是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非常有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2-1-2021 16:34:13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京 发表于 22-1-2021 12:07
其实对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的追求或崇拜比如对财富,名誉,地位,开悟,解脱,空的追求和崇拜从佛教来 ...

是从睡梦中醒过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南柯一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0-4-2024 14:08 , Processed in 0.03164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