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4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交流] 格瑞維爾山(Mt Greville ) 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2-11-2020 19:2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格瑞維爾山(Mt Greville ) 記 19.11.18

格瑞維爾山(Mt Greville ) 在布里斯本西南約100公里處,高七百餘公尺,攀爬高度六百餘公尺, 難度五級, 全程來回 根據我的手機是約十公里(網路上記載是6公里)。 繼8天前我們户外活动俱乐部爬福林德斯峰之后,11月18日又爬了這个更高一點的山。 上次的攀爬高度是五百餘公尺, 這次增加為六百餘公尺。 負責人老顧的計劃是每一次爬山增加攀爬高度一百公尺多, 慢慢增加難度及強度以鍛鍊大家。 預計兩個月後組建一隻小隊攀爬一座難度相當高(九級)的巴泥山(Mt Barney).

行前在網上瀏覽關於這座山的資訊時, 有人在網誌上說他在這個月6號 也就是12天前去爬這座山,結果當天氣溫高達攝氏37度,可把他熱的印象深刻!

真幸運天公作美, 11月18日當天天氣好得不能再好, 前一晚下雨加上當天有雲使得天氣非常涼爽舒適。 前一天晚上下雨令人擔心或許會天雨路滑不適合爬山? 不过老顧英明,以他的经验告诉大家已经好久没下雨了,只有一晚的阵雨很快就会被土壤吸收不会路滑,結果果如其言当天一点也没有因雨路滑。 氣象報告說當天有50%的機率下雨,可是基本上没雨,只有下山時到了最后半截老天爷才吐了口口水,漂了幾滴雨。

我們從東南嶺(South East Ridge ) 上山, 大約頭1小時的路程最陡, 對大部分的朋友來說有點挑戰。 接著一路向上雖然不是很陡,不過路程不短對體力及肺活量也是考驗, 我们有时走在小径上有时沿着岩石往上爬。 同行的朋友中有的體力不夠,我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不時停下來休息喝點水以及吃點東西補充體力。

大家邊走邊和新及老朋友聊天, 爬得越高視野越開闊當然也就駐足照相留念。 沿路及在山頂也看到兩座山友用石頭堆出來的圆锥形石堆, 叫做「cairn」。 老顧說這種石堆在各處山裡都常見, 山友堆石堆大概有到此一遊兼好玩的意思。在山頂那座高約兩公尺直徑約兩三公尺,還挺大的, 大家一起坐在上面照相留念。

我們大約花了兩三個小時到達山頂, 在山頂休息了可能有半個小時然後下山。 下山时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叫做棕櫚峽谷(Palm Gorge ), 大家走在狹窄的山壁之間,山壁的高度大約有五六十公尺。峽谷中處處是棕櫚樹, 路上掉落了大片大片的棕葉, 踩在上面可能會滑得小心點,下行的地勢也是很陡。 無論上山下山有時候都需要手腳並用, 有的朋友上山还好下山走的两个腿肚子一直哆嗦。

走完全程回到山腳停車場已經是下午2點, 5個小時過去了。

当天的活动分为两组,除了我们爬山組以外,另外还有一组不爬山的朋友們在山腳的一個湖边(Lake Moogerah ) 從事休閒活動,散步, 聊天及打撲克牌等,他們在那裡等我們結束爬山後一起共進午餐。特别感谢他(她)們饿肚子留着精心准备的美食等待数小时迎接我们,真是家人般温馨亲切款待陪伴!

午餐有各家準備的拿手菜,有上海烤麩,紅燒肉,梅乾菜扣肉,炒飯,涼拌雞絲, 滷牛肉,華人及洋人的香腸,龜苓膏及水果等等等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飯後再繼續泡茶聊天。 當天各種菜式平衡沒有重複,為此老顧说起一件趣事, 有一次活動聚餐时很多人忙没有时间准备菜,於是都去买现成的熟食,结果当天餐桌上出现四只北京烤鸭! 还好都是从不同的店买的, 讓大家品嚐一下不同的店做的烤鴨的滋味!

登山花絮
同行的朋友中有一對母女, 女兒平日幾乎沒有運動,今天如此強度的登山對她來說挑戰太大。 上山的時候氣喘噓噓叫苦連天, 也不知說了多少次:「我不行了!我不爬了!我要回去!」 結果在老顧及媽媽連哄帶騙兼鼓勵之下最後挑戰自己的極限成功登頂! 一開始她媽媽給她鼓勵打氣加油還有按摩,幫她堅持下去。 等到快走完時她精神来了越來越來勁,她媽反而累得要垮了, 這時候角色互換改為女兒支持媽媽了。

一同登山的朋友中有一位媽媽是中國人的小朋友J( 小学五年级), 他和爸爸(美國人)還有哥哥一起來登山。 一路上跟他閒聊了一會兒中文, 解释几个中文字及中文语句的用法。 小朋友說他媽常說一句話「耳啞馬唖」, 跟我請問是什麼意思? 同行的幾個朋友都想不出來他媽在說什麼? J接著描述他媽說這句話時的情境,比如有東西掉在地上摔壞了,或者他淘氣犯錯,這時候他媽媽就會這麼說, 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妈是在说:「哎呀!妈呀!」 哈哈哈!

一位做媽媽的朋友聊到她要女儿学中文的困难, 苦水很多。 這個情形不是她一家獨有,很多華人家庭都有這個問題。 据研究移民的第2代和第3代不通母语的不只是华人,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一般來說華人第一代移民期望小孩能夠多接觸一點中國文化的心很殷切。

我剛看完電視劇「白鹿原」,其中有一些故事背景在西安。於是和一位西安来的朋友從「白鹿原」開始聊起西安的历史,典故及古蹟等,别的朋友刚从西安旅游回来的也加入聊天。 她說起我們現在使用的名詞「東西」就是從古長安城的東巿及西巿來的, 西市賣西域來的物產,東市賣本國譬如中原來的物產,要買一樣物品就要去東或西巿, 買「東西」一詞就出現了。她也說起對西安的熟悉,譬如現在西安城牆博物館所在的城牆小時候就是她常常玩耍的地方,沒想到現在竟然被圈起來成為一個博物館啦!

我從台灣來,她也就聊起2004年因為參加學術會議去台灣的旅遊經歷及觀感。

她去嘉義的阿里山, 懵懵懂懂的事先沒有訂旅館就上山。 往山上走的時候碰到一個警察, 警察很好奇問她在幹什麼, 當警察知道她要登阿里山然後沒訂旅館時, 竟然把她帶回派出所替她打電話訂旅館, 讓她感到了台灣人濃濃的人情味。

她在網上訂台北的旅館時用的是英文,到了台北才發覺台北人英文使用的很少, 無法中英對照找到那家旅館。 她在台灣大學校門口碰到一個學生,跟那位學生問路。 那位學生英文還可以知道是哪家旅館就帶她去, 到了之後才發覺旅館很差根本不能住;於是那位學生又把她帶到一個在師範大學附近比較合適的旅館幫她安頓下來,這又讓她感到了台灣人濃濃的人情味。

在眾多朋友的陪伴之下又度過了愉快的一天,謝謝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3-11-2020 09:18:28 | 只看该作者
去台湾旅行一个月,大概是我们家心愿清单长期排在前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3-11-2020 11:47: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还没爬过这座山,感觉不错啊,要上些图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9-4-2024 20:49 , Processed in 0.0259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